Women In Tech

未來 X 機器人 X 科技女人

獲頒2023「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」新秀獎的那天,胡璧合特別帶著小孩一起上台領獎。「我希望可以成為小孩的Role Model,雖然無法常常陪伴在他們身邊,但讓他們了解我在做甚麼,可以給予他們一些啟發,未來在選擇人生方向時,對自己更有信心。」現任台大電機工程學系電子工程學研究所副教授、同時擔任A世代半導體計畫執行長的胡璧合,私底下也是三個小孩的媽媽。儘管事業忙碌,重視家庭生活的她,格外珍惜與小孩相處的時光。

「我很清楚,我需要自我人生的實現。」說起話來有條不紊、思路邏輯敏捷的胡璧合,從小就不害怕面對挑戰。來自彰化鹿港的她,求學時代就勇於把握各種機會。就讀彰化女中參與學校儀隊,推選儀隊隊長時,她毫不遲疑主動跳出來爭取;進入大學碰到系學會遴選系會長,也當仁不讓。「我是一個個性外放,很願意給自己各種嘗試的人。我知道許多女生在成長過程中,可能比較少被鼓勵主動出擊,或是因為沒有自信,害怕自己做不到,就把機會排除在外。但我的心態其實是,如果沒有就算了,沒關係啊。你如果不先給自己機會,鼓勵自己,永遠都不會知道行不行。」穩健的自信光芒在她臉上閃閃發亮。

長年專注於「前瞻奈米電子元件」及「記憶體電路設計」研究的胡璧合,亦是學校系上少有的女教授。電機系有125位老師左右,只有8位女性。

胡璧合
ELLE TAIWAN
海軍藍上衣(BOTTEGA VENETA);單邊環型開口耳環、開口鑽石戒指(BOTH BY QEELIN)。
沒有電晶體,鋼鐵人就不能飛


身為科技麻瓜,面對一連串電子專有名詞宛如閱讀外星語。看著我一臉迷惘,胡璧合習以為常,立刻用白話文轉譯,她的研究和AI有何關係?「以最熱門的AI人工智慧為例,除了軟體自然語言生成程式之外,也需要硬體的裝置乘載。我研究的電晶體就是硬體,AI人工大腦的神經運算與記憶體組成要件。」電晶體有多重要?一根頭髮的寬度大概是100微米,在頭髮的橫切面上可以放1萬顆電晶體,目前一支手機晶片所需要的電晶體數量已超過一百億顆。沒有電晶體,人工智慧就無法運作。就像沒有腦神經,大腦就無法思考。

為了打造更高速的邊緣運算效能,改變電腦的運算架構,運用在更多電子產品上,近年來她的團隊更致力於研究1奈米以下技術節點之電晶體與電路設計技術。「透過改變傳統運算架構,減少資料在記憶體與運算單元中來回傳遞,以達到節能的目標,舉例來說,你今天去便利商店買東西,消耗最多能量的時候,並不是購買的行為,而是從家裡走到便利商店的這段路,如果能縮短家裡到便利商店的距離,就可以提升購買物品的效率。高效能電晶體和晶片要解決的,就是減少電力耗能,如此才能實現各種人工智慧應用。好比假如現在真的有鋼鐵人的話,他飛到空中大概只能維持20分鐘就會掉下來,因為電力消耗太快。」

萬物聯網的6G世界

還是聽不懂嗎?沒關係,她笑著說,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,從4G、5G進階到6G高速通訊傳輸,未來下載一部電影只需要不到1秒鐘,萬物聯網的6G世界指日可待。除非移居到深山荒島,我們的生活分分秒秒都離不開科技。

「萬物聯網,指的是所有生活裡的電子產品都可以瞬間連上網路。當你今天回到家,冰箱會幫你主動偵測並告知,上個禮拜買的牛奶已經過期,要不要上網再訂購一瓶新的牛奶?冷氣也會主動偵測天氣、幫你監控調節室內溫度。然後它們還可以相互溝通,收集你的最新身體數據資料,從烤箱、冰箱甚至於掃地機器人,聰明地自動整合決策出一個最符合你的居家生活需求。」今時今日,農業應用的人工土壤偵測灑水系統早已上路。在舊金山,自動駕駛計程車也於今年8月開始試行。

「連神明都走得比我們前面,北港武德宮引進高階AI運算,協助廟方為云云廣大信徒解籤,經文釋義服務。」AI人工智能愈聰明,人類的生活就愈便利。「穿戴式眼鏡,是科技圈致力發展的重點產品,有點像是下一個Apple Watch的概念。只要可以克服光學技術的運用,以及研發更輕便的穿戴材料,改善AR眼鏡過於笨重又容易起霧的缺點。」

但胡璧合最期待的,是醫療智慧AI。「我現在這個年紀,除了面對父母高齡老化,也要準備自己將來的退休生活,因此醫療長照人工智能,對全人類都能帶來實質的幫助。」

胡璧合
ELLE TAIWAN
海軍藍上衣(BOTTEGA VENETA);單邊環型開口耳環、開口鑽石戒指(BOTH BY QEELIN)。
人類與AI最大的差別

身為科技人,生活是否也無處不科技?她表示,小孩會使用的APP比自己還要多,日常最常應用的反而是ChatGPT,協助她編修英文及整理論文資訊。「但如果可以擁有一項超能力的話,我想要瞬間移動,節省頻繁出國開會的飛行時數,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。」科技再進步,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連結與情感,始終無法取代。

她提到自己非常欣賞的物理學家Erwin Schrodinger,上半輩子投入物理研究,下半生透過大量演講,探討生命的意義。他晚年出版的一本書,就叫《What is Life》。「那個時代的科學家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,對於科學與人文精神有過很激烈的哲學思辨,倡導和平反核武,包括愛因斯坦也是。」電影《奧本海默》描述的就是當時的時空背景。

隨著AI熱潮,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類的爭論,也在我們這個時代上演。「我們必須謹記在心的,是那些屬於人類才擁有的美好特質,比如創造力、好奇心和同理心,這也是人類與AI最大的差別。科學最終存在的目的,仍然在於生命啊!」因此忙碌的她,再忙都不會忘記,把小孩課業上的問題解答寫下來夾在課本裡,陪伴小孩再重新念一次書。愛的方程式,是人類來到這個宇宙終生都要學習的課題。

EDITOR IN CHIEF_KAYT HSUEH
PROJECT MANAGEMENT_DOMINIQUE CHIANG
PHOTOGRAPH _WESLIE WEI
AI GRAPHIC DESIGN_SANDY YANG
STYLING_WAWA CHANG
MAKE UP&HAIR_FRANKIE CHEN
TEXT_DOMINIQUE CHI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