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公司都會安排一個員工日,希望所有人放下手邊的工作,透過當天打散部門的團隊活動安排,讓所有員工間彼此更認識,甚至更瞭解自己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。

而今年的主題是「溝通」。

下午我們進行了一個團隊遊戲,每一組,有兩個「指揮者」必須戴上手銬,能看、能講但不能動手;其餘8位「執行者」就必須蒙上眼睛,接受「指揮者」指令,動手完成任務。整個過程考驗著大家的「溝通」狀態。

當主持人宣布開始時,任務還不明,直到被大家選為「指揮者」之一的我,告訴最靠近工作袋的「執行者」,用手觸摸到拉鏈,把袋子打開之後,才知道裡面是搭建帳篷的材料。運氣很好,打開袋子的「執行者」是個露營達人,他一摸就知道要先拿出金屬棒串成兩支骨架,然後帳篷的布面,順利地由我跟另外一位「指揮者」,請其中四位「執行者」拉開四角,然後順利找到穿進骨架的開口,不到10分鐘,我們就順利搭完了。另外四位「執行者」甚至根本坐在原地沒動,小隊就順利拿到第一名,甚至比第二名快了十幾分鐘。

主持人,要我們好好聊聊「成功」的秘訣。「雖然我坐在原地,根本沒動手,我們就完成了,但其實我光聽你們對話,就完全可以瞭解你們在做什麼,甚至完成到哪一個程度。你們兩位『指揮者』的指令很清楚,都沒有亂!」「我其實有刻意在注意,乖總編已經在給那些指令,怕大家混淆,我就是補強訊息,但絕不重複引導!」「在這個搭建過程中,大家都是以團隊為中心,被要求動作的人都盡力去做,沒有被要求任務的人,都尊重團隊成員沒強出頭。」

「指令準確」跟「盡力投入」,「尊重別人的角色任務」。這三點應該是我們拔得頭籌的關鍵! 而得出這些結論,對職場老鳥的我來說,還是感觸很多。

第一項考驗的是表達力,這不難,可以練,而且跟第二項是加乘的,因為越投入就對事件越有掌握度,就能表達得加倍清楚。但最後一項「尊重別人的角色任務」就難度比較高了,特別是對年輕的工作者,因為所謂「尊重」其實裡面隱含著很多的拿捏跟體諒。

發現,太過於專注在自己表現上的人,常常會是團隊中,最讓人頭痛的角色,他很努力,你不能怪他,但完全不顧慮團隊其他人的時間表或需求狀態,常常讓結果失控。

另一類覺得自己「該」尊重別人的人,又常常對所有的事照單全收,不管是否已經超出自己能承受範圍,然後一直尊重體諒到這種壓抑的心情爆炸了,炸成「砲彈」般的碎屑,碎屑噴飛炸傷了周圍,大家最終一樣受傷。而這「過與不及」的拿捏真的不容易。

當我聽到川哥(金曲獎總導演陳鎮川)說道:在金曲獎直播典禮現場,不允許出錯的控制台上,他反而十倍冷靜,因為唯有冷靜,當舞台上背景頻幕卡住,坐在你旁邊的控制人員,才能說出真實的狀況,你會多出幾十秒去判斷補救方案。如果一直失控地大罵,大家被你吼到不敢說真相,情況只會更糟。

如果你也身為領導者,這種冷靜的智慧,尤其一定要學。即使不是,任何一種溝通關係中,有了這種冷靜,也都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!早上,小女兒、我跟老公一起出門散步,女兒順口說:「太陽很好大喔!」擔心她眼睛不舒服的老公開始叨念:「我不是有買太陽眼鏡給妳,妳都不戴,傷眼睛!又浪費!」9歲的她口氣冷靜地接話:「爸爸!我知道了,但我不喜歡你這樣說。」對話竟然立刻句點,沒有繼續吵嘴。沒想到連親子都適用,溝通真是門「藝術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