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漫畫的力量是多麼巨大,可以撼動世界的目光,繼而關注台灣歷史,這就是台灣漫畫家邱若龍作品的力量。「第一次看到邱若龍那個漫畫,看完就是熱血⋯⋯是很棒的一個故事啊!」導演魏德聖被邱若龍創作的長篇漫畫《漫畫巴萊》啟發,點燃了拍攝史詩電影《賽德克巴萊》的夢想;接著這本作品2013年在比利時及法國發行法文版,讓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文化,透過親近大眾的漫畫形式,能夠被更多遠在歐洲的讀者看見。

以漫畫喚起重視原住民文化

邱若龍是出生自苗栗通霄講閩南語的漢人,卻一生鑽研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,甚至成為賽德克族女婿,這一切的原點,要回溯到1984年的一趟機車旅行,讓他與原住民結下一輩子的緣分。

那年,他剛從復興美工畢業,騎機車到南投山區遊玩,無意間來到霧社事件紀念碑,擁有追根究柢精神的他,對這個歷史事件產生了探究的好奇心,碰巧認識了原住民朋友,受邀上山進部落喝酒聊天。待在部落一個星期,跟著原住民一起生活,也與部落耆老交談,他看見了一個與漢人生活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世界,這些價值觀深深地打動他,邱若龍決心要用他唯一會的技能──畫漫畫,把自己的感動與老人口中的歷史記錄保存下來。

「原住民價值觀感動我的地方很多,有很多其實是普世適用。」邱若龍說,原住民的朋友曾告訴他,頭目的後代反而是部落裡最窮的。為什麼?因為賽德克族強調「分享」,而且頭目的使命就是照顧別人,這個觀念和邱若龍原本認識的世界不一樣。同樣身為人,卻有著不同的價值觀,邱若龍深受啟發:「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變得不一樣了,因為這個世界有如彩虹般多元,不用走跟大家一樣的路,選擇另外一條路,也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。」

作品成就電影《賽德克.巴萊》

邱若龍的漫畫作品有著粗獷又不失細節、史詩電影般的獨特風格,具備超越國界的穿透能量,他所創作的漫畫作品《漫畫.巴萊》譯有日、法及賽德克族語版本,曾榮獲2011年阿爾及利亞國際漫畫節國際競賽單行本組最佳圖畫獎,成為亞洲得到該獎的第一人;並在2013年應邀參加「布魯塞爾漫畫節」,比利時漫畫中心還為他策畫「賽德克.巴萊」手稿特展,是該中心邀請的第一位台灣漫畫家。

除了《漫畫.巴萊》,邱若龍也創作許多與原住民歷史文化相關的漫畫,主要是針對青少年讀者,並參與原住民母語教材的插圖與編製工作。去年,邱若龍為《噍吧哖一九一五》繪圖,是他第一次畫漢人的故事,他也以同樣考究的精神,耗時一年蒐集史料以確認細節,希望台灣人重視自身的歷史。

距離邱若龍第一次踏進霧社部落已經32年了。做完為霧社事件畫漫畫、拍紀錄片這兩件事,他內心對耆老的承諾也完成了。他說:「耆老覺得很美好的東西,新一代不見得想要繼續保留,也許有些東西就是階段性存在。基於與耆老的看法相同,以及一種歷史上的情感,我以見證的心情留下紀錄;但也接受它或許會隨著時代而消失,任何人都不能強求後代或別的種族一定要接受那些價值觀。至少,我的紀錄,耆老們看見了,這樣我就完成任務了。」(原文作者李偉麟,原載於TLife)

光點人物邱若龍影音:

►►欲瀏覽更多內容,請見《TLife,或歡迎免費下載TLife APP

iOS版本:https://goo.gl/e508NS

Android版本:https://goo.gl/cVNqF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