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《ELLE》在2022年底紀念「哈維溫斯坦事件」——好萊塢史上最大性侵案調查的五周年里程,並訪問了曾參與 #MeToo 運動的女星:5年過去了,妳覺得有什麼改變嗎?

《穿著Prada的惡魔》安海瑟薇(Anne Hathway)霸氣回應: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但清除業界那些最糟糕的行為者,是最重要的步驟。但我們不能指望一夕解決問題,那並非現實;這將是我們每一天、每一次談話都必須努力解決的問題。」 (But the removal of the worst actors was a really significant step.)

elle's 29th annual women in hollywood celebration presented by ralph lauren, amyris and lexus show
Stefanie Keenan//Getty Images

《異形》、《蟻人》的73歲演員雪歌妮薇佛(Sigourney Weaver)則感嘆:「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,因為女性之間有了開放式溝通。在我那個年代,當然也存在這樣恐怖的事情,一個朋友會告訴她的朋友『小心這個人』,但一切都是在地下進行。如今這些問題都公之於眾,我們看到哈維溫斯坦受到懲罰,濫用職權的領導者終於在幾十年後失去了工作——這是一條漫漫長路,創傷也還未治癒——但我認為這是一次徹底的改變,我們需要這個改變!」(But I feel it was a huge sea change, and so welcome.)

#MeToo 運動的起源?

從歐美國家延燒到台灣,你或許還疑惑 #MeToo 的訴求到底是什麼?2017年美國演員艾莉莎米蘭諾(Alyssa Milano)指控好萊塢王牌製片人哈維溫斯坦性侵與性騷,並使用了 #MeToo 標籤,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性侵犯或性騷擾的經歷,旨在讓大家意識到這些犯罪行為的「普遍性」和嚴重性。值得一提的是,#MeToo 早在2006年就由社運作家塔拉納伯克(Tarana Burke)發起,卻一直到好萊塢開始正視這個議題,這個世界才有了肉眼可見的改變。

在米蘭諾發文當天「#MeToo」在推特上出現超過20萬次,次日更超過了50萬次,而臉書則在最初24小時內共470萬人在1200萬條狀態中提及。 還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回覆了米蘭諾,包括女神卡卡(Lady Gaga)、薇拉戴維絲(Viola Davis)和瑞絲薇斯朋(Reese Witherspoon)等人。此外,泰瑞克魯斯(Terry Crews)、布蘭登費雪(Brendan Fraser)等男性也選擇在此刻公開被性侵或性騷的經歷,也因此成為了 #MeToo 運動的一環;當時甚至有男性在推特上發起標籤「#HowIWillChange」(我將會如何改變)來承認並彌補他們曾對女性做過的不適當行為。

台灣 #MeToo 走到哪了?

過去幾週裡,一波 #MeToo 指控迅速席捲台灣政界、司法界、教育界和演藝圈,迫使我們開始思考性侵和性騷在職場上的「普遍性」和嚴重性,雖然只有少數案件真正進入偵辦程序,但 #MeToo 的初衷也算是在台灣實現了。

從《人選之人》到 metoo 事件,最近的台灣很不一樣
Netflix


回顧台灣這次 #MeToo 運動的開端,似乎是 Netflix 台劇《人選之人—造浪者》。是當王淨飾演的「張亞靜」被職場性騷時,謝盈萱飾演的公司主管「翁文方」對她說:「所以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,好不好?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,如果這樣的話,人就會慢慢地死掉。」

#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,好不好?

#我們不要算了 是台版的 #MeToo 運動!因為這句話給了那些錯過5年前 #MeToo 但不願就這樣算了的受害者們, 一份奮力向前的勇氣;而《人選之人—造浪者》讓我們看見被權勢性侵、職場性騷,也總有能伸張正義的時刻。

為什麼我們需要 #MeToo?

許多性侵案件無法進入司法程序的原因,就是取證困難、定罪標準高;尤其是權勢性侵的案件,不僅犯罪地點和本質都更為私密,受害者也更常選擇放棄訴訟。因為他們不信任當下的司法制度,也害怕案件曝光後對人生的負面影響;當手上只有小蝦米般的證據,你敢對抗大鯨魚掀起的反手浪嗎?


創造 #MeToo 的塔拉納伯克:「Me Too is a movement, not a moment.」

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這不能只是台灣歷史裡的吃瓜日常或獵巫大會。當爆料資訊滿天飛,當證據未被判定,當司法未被改革,現在的我們更有保持理智的態度、謹慎分享和評論,並記住 #MeToo 的初衷:守護受害者好不容易拾起的勇氣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