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廷皓正在1樓外為這次訪問拍照,有點不自在地接受攝影師指揮,擺放手腳。他的一位同事經過,拋下一句:「很少看到這麼陽光的你。」葉廷皓笑了。陽光正好,可是這兩年他每天起早趕晚對著電腦編寫程式,談「生活」有點奢侈,但音像藝術是他不悔的選擇,各種案子、教學,以及擔任2023-2024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,累、但珍惜著。

葉廷皓的音像藝術(Audio-Visual Art)揉合聲音藝術與錄像藝術,交互作用,預寫的演算法在現場演出時發出聲音,觸發影像,二者交會並加以變化。「我更喜歡的稱呼是演算藝術家。」他說:「我真正創作的主題是我撰寫的程式、是我構築出來的演算法,產生的聲音跟影像是演算法的附屬結果。」

多元的藝術身分 堅持的藝術形式

他為了成為今天的演算藝術家,大學時休學重考、研究所兩度叩關,他自認無法適應逐格動畫工業的流水線,跟隨學生時期聽到的後搖滾召喚,「我從這裡開始接觸實驗聲響,是我創作的啟蒙。」

如今,葉廷皓除了個人作品外,也參與臺灣實驗聲音場景活動與劇場製作,並參與或負責一些社團,同時在大學兼課,身分很多元。他說:「我都是在做同一件事──音像藝術。」

a person working on a laptoppinterest
李建霖
《幻響》(Illusionary Resonance)(暫名)將設置成一個完全包覆式的音樂會,讓觀眾感受到鋪天蓋地的聲音跟影像。

在忙碌中保持學習

於是,葉廷皓有點忙。「我有一點點苦惱,這兩年和過去相比,不太正常。」他苦著臉說:「突然必須同時做很多工作,疫情結束是一個原因,另一方面是隱約覺得好像突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了。」

原本被疫情耽擱的事都擠過來,葉廷皓又很重視入選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的機會,必須持續推進進度,加上教學、創作,日常就是對著電腦編碼,每天早上8、9點起床到工作室,做到近午夜才回到家。

在這過渡期中,葉廷皓的創作靈感來自過去點滴積累,加上每一次創作準備期的調研,讓自己除了本來的知識和能力之外,還不斷有新的注入,「不管再怎麼忙碌,還是會固定做功課。」包括欣賞音樂、觀看各種演出,以及自學AI創作。

除此之外,無他,但他說:「不會無聊,生活很美。」

駐館藝術打造包覆式的沉浸體驗

葉廷皓入選2023-2024年歌劇院駐館藝術家,將在2024年9月首演《幻響》(Illusionary Resonance)(暫名),以凸凸廳為舞台,想像聲波在不規則曲面空間產生的反射與散射,配以對應的互動影像,使聲、影流動飛躍,而觀眾沉浸其中,猶如被音像包覆。

葉廷皓解釋:「形式上有點像音樂會,我想提出聲音跟影像有連結的內容,在凸凸廳這比較特殊的空間,影像呈現或聲音布局都有點挑戰,希望可以設置成一個完全包覆式的音樂會,讓觀眾感受到鋪天蓋地的聲音跟影像。」該場域已有8台投影機,日前又追加兩台,足以覆蓋牆面與地面。

屆時,葉廷皓現場示範,操縱Sensor演奏,在非演出的週間則改為展覽版本,仍有互動機制保留簡化版給觀眾體驗,經由教學引導,觀眾也可以參與部分創作。

a group of people in a room with a large aquariumpinterest
李建霖
a person playing a pianopinterest
李建霖
《幻響》讓聲波在空間反射與散射,搭配對應的互動影像,使聲影流動飛躍,觀眾將沉浸體驗音像包覆的快意。

理想的生活是盡情地學習

雖然目前的創作占據了主要的生活,葉廷皓無法說「滿意」,但他說:「我很珍惜。」

一路走來,他也有過挫折,曾在某一年生日當晚替別的藝術家布展做動態影片,付出與報酬或許不成正比,還有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,他一個人忙到半夜,騎車回家,沒有蛋糕,只有累得洗洗睡。

「但從沒後悔,我就是想做這個,也只會做這個。」不開心的事,葉廷皓盡快忘掉,回頭又投入他喜歡的工作上,當然最理想的生活是:「能一邊工作,一邊做更多想做的研究,為喜好而研究。」因為就算不工作,他也是想摸摸電腦搞東搞西,這就是他的玩樂、他的生活。


葉廷皓
新媒體藝術創作與教育者,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、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所, 2013年與姚仲涵組成Audio-Visual團體「HH」,是非營利組織「噪流」現任負責人,2017年與陳品辰共同經營TouchDesignerTW社團,舉辦多次工作坊。


想知道更多臺中歌劇院活動資訊請見 歌劇院時刻

【延伸閱讀】
>>黃翊︱與機器人共舞,跨界融合詮釋書法藝術
>>歲末闔家共賞歌劇《灰姑娘》,指揮家林勤超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,展現指揮棒魔法
>>你認為愛情是什麼?新銳導演陳品蓉與吳子敬,詮釋穿越到臺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