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翅飛到高空,用鳥的視野看官田,發現烏山頭水庫那如珊瑚枝節破碎的沿岸,掛了一座不可思議的小庄大崎里。1920年代烏山頭水庫興築,老聚落成了集水區,居民於是遷村至此,這裡成了臺灣極為少數的「水庫移民村」。

在地好朋友 林建叡& 羅婉慈

大崎村落創藝基地創辦人,2011年來到臺南藝術大學唸研究所,在校期間參與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社區營造,畢業後選擇留下創業,改造閒置空間為基地,持續翻轉大崎里。

羅婉慈&林建叡
王士豪

林建叡與羅婉慈領路走入村子,來到當地信仰中心的大崎雙鳳宮,廟裡主祀「大崎媽」觀音菩薩,也供奉清水祖師、天上聖母、開臺聖王、池府千歲、天虎將軍等,眾神集體合宿,是水庫遷村的歷史證據。

1980年代,烏山頭水庫盛行遊艇業,不少大崎居民放下鋤頭轉往湖上開船,手頭漸鬆的人家紛紛翻修住宅,那紅磚瓦房群落裡突兀的透天厝,是水庫經濟發達的成果。世道起落,大崎村民有人回歸農業,也有人從此移居,屋舍與人漸漸衰老,閒置在時間的洪流裡。至1995年臺南藝術大學建校,引流年輕的藝術工作者,農村與藝術相傍,為大崎里帶入新的活力,而林建叡與羅婉慈也從城鄉議題切入,實際面對在地生活與生存問題,從廢屋活化走入地方創生整合,靜悄悄地翻轉大崎里。

紅瓦教室
循環經濟連結窯鄉之美
紅瓦教室
王士豪
地點: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33號

為閒置場域導入主題設計,重振坍塌老民居,從前的神明廳成了開放空間,老人家的起居室成了紅瓦教室,並且重整公共步道與樓梯,使動線翻轉再次串聯起鄰里,成為你好我也好,具有「共益性」的場域。

由於大崎里鄰近昔日「窯鄉」六甲,老屋所用的磚瓦都是昔日產業的「遺跡」,紅瓦教室是以「紅瓦創作」為主題的體驗場域,使翻修老屋找出來的限量瓦片,在「循環經濟」的概念下成為美感學習的素材。

藝農號
老碾米廠再生
藝農號 豐茂碾米廠
王士豪
地點: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39-3號

1930至1970年代豐茂碾米廠,在改造下成為創生基地的藝農號,藝農號融合農業村與藝大環境特色,小店既是體驗當地農產,也是支持藝術家的空間,是旅行大崎里的最佳入口。

走入藝農號,古色古香的建築裡,保存了過去使用木頭與竹子等天然材料的智慧,而美麗的結構下可見一部巨大的檜木造碾米機,其歷史估計近百年,為今日難見的農村絕版文物。(須團體預約參觀)

遊戲小島
邊走邊玩感受村庄
遊戲小島
王士豪
地點: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34號

在破落的合院格局裡,林建叡與羅婉慈在閒置角落建立了遊戲裝置,使頹圮的老屋成為一座巨大的溜滑梯,把壞掉豬圈設計為「投石器」攻打的城堡,在老破布子樹下玩套圈圈等,使髒亂的閒置角落可以轉型成為鄰里的休憩站,或是接待旅客的親子活動場域,想像那高低、錯落、放射的角落空間,是一座一座的「島」,呼應烏山頭水庫裡因為集水區淹沒產生的小島,找回消失在數位時代裡的童年回憶。

漢寶德紀念館
走入美學大師的世界
漢寶德紀念館、建築師姚仁喜設計
王士豪
地點: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大崎66號

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,以「a cube within a cube」概念發想的紀念館,是當代建築與藝術對談的空間。有趣的建築動線,一下在內一下又在外,逐漸步入不同主題的策展空間,尤其常設展介紹已逝美學大師的生平與作為,可見他那具有建築感的書法字跡、曾經發起編撰刊物、重現的建築設計模型等,再現一代美學大師的精神世界。

崎藝館
走入記憶的分駐所
崎藝館
王士豪
地點: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10號

曾為日治時期的警察分駐所以及當地居民的交流中心,當老屋失去功能之後,一度淪為倉庫,而在南藝大學生的運動下,轉型成為社區營造基地,也是林建叡持續駐村的契機點。

從募資到活化,林建叡接手空間營運,保留並且修復的木造結構,顯現空間乘載的歷史特殊性,並在這裡展示村落的故事、策劃在地竹玩具「地雷陀螺」的手作體驗,使老屋轉型成為聚落策展的接待空間。


本文出自《悠活臺南》市刊no.49「人情味帶路」

【延伸閱讀】

>>這個挺潮的!看摩登復古潮流的臺南旅宿天下南隅與百年中藥行博仁堂,一起玩轉老派潮食尚

>>喜歡老房子嗎?文青打卡熱點、全臺最美的古蹟圖書館、臺南小京都、百年鹽場......等你來臺南聽老房子說新故事

>>當一天臺南人 深入市井生活紋理

>>臺南戲院散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