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

臺南美食人人愛,鹽派美食讓你嘗出真正「臺南甜」!

臺南甜裡的鹹味

By Sunny Huang and TEXT_李佳芳; PHOTO_王士豪
臺南餐桌-鹽
王士豪

沿著西濱快速公路往南,寸草不生的潮埔地在炙陽的熨燙下彷彿平坦布疋,撒手滾開的風景綿延至古潟湖的北門與七股區,潮水退去留下的水澤之地,篇幅越來越多,不少生了茂密的紅樹林,吸引水鳥悠悠拍翅飛來,細腿蹬步做低頭思考貌地啄捕小蝦小魚。

中途停車下來的蔡炅樵掃過眼前至遠方的灰撲撲風景,很似廢棄魚塭的、長滿了紅樹林的水澤裡,有一撮撮憨守水管路與工寮的水上孤島。「這,全是廢鹽田。」他無聲地嘆了口氣。從前鹽灘風化崩解的土堤,在黃土乾地留下隱約的線條,彷彿消失產業擦不去的鉛筆痕,寫在他的心上了。

帶路人 蔡炅樵
王士豪

帶路人 蔡炅樵

不捨嘉義布袋鹽田消逝,從地方文史調查走入文化復興運動,號召老鹽工與年輕夥伴重建鹽田,重啟洲南鹽場的生產工事,著有《大臺南的鹽業》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長腳會移動的鹽田地景

井仔腳鹽田
從高雄瀨東場遷徙到北門,井仔腳鹽田見證了鹽業地景的變遷。PHOTO_王世豪

16年前,蔡炅樵走入家鄉文化調查,梳理嘉義至臺南的鹽田發展史,並為了使文化資產可以活化永續,捲起袖子學起了曬鹽,成了人們口中的「鹽承續」。

翻開調查資料,蔡炅樵說臺南曬鹽史可追溯至荷蘭時期,但真走入規模化生產,則是在鄭成功登陸臺灣之後,陳永華將軍率眾闢建鹽田。清領時期,改制原本瀨口鹽田為「瀨北場」(今臺南市南區鹽埕),於永康洲子尾新成立「洲北場」與「洲南場」,以及高雄打狗澳的「瀨南場」等4座鹽田,至割讓日本之前,臺灣生產面積約六百多甲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井仔腳鹽田瓦盤
井仔腳鹽田保留「瓦盤」特色,池底鋪上碎瓦如同拼貼畫。PHOTO_王士豪

攤開地圖比對,卻發現鹽場位置今昔大不同,「其實鹽田一直在搬家。」蔡炅樵解釋,台江內海的暗沙潮汐湧動,再加上河流與降雨影響,暴起的洪水經常沖毀鹽田,使得1824年洲南鹽場遷到嘉義布袋,而最初設於高雄小港的瀨東場更是「孟母三遷」,先移到臺南佳里、1818年再搬到北門,成為今日的井仔腳瓦盤鹽田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從白金歲月到還田於海

西濱快速道沿線廢棄鹽灘
西濱快速道沿線不少廢棄鹽灘,昔日鹽田成了生態樂園,「滄海桑田」又「還田於海」了。PHOTO_王士豪

鹽不只是一種調味品或保存食物的手段,自人類開始發展工業以來,鹽的重要性也水漲船高,尤其鹽是「氯鹼工業」的基礎,可以製造氯、氯化鈉、碳酸氫鈉等一系列化工原料,應用於玻璃、搪瓷、製革、醫藥、染料等領域,使得鹽成為國際間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。

在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鼓勵與推動下,株式會社的管理制度漸漸取代傳統家庭式鹽場,揭開新式鹽業的新篇章,至戰後六〇年代之前的臺灣鹽業「白金歲月」。

蔡炅樵說,以前是鹽工曬鹽把收成交給臺鹽,但在國際低廉鹽價的競爭下,臺鹽公司為了節省成本,實施精簡人力的縮編政策,1983年將傳統人工鹽田結構,改為大面積機械化採收,於是一小片一小片鹽田被整併為一大區塊,鹽業地景再次巨變。

人工成本過高、勞力密集,再加上國外鹽品開放進口,不可避免地把鹽業推向消逝的路上,至2002年機械化鹽灘最後一次採收,鹽田又回到生態棲地,300多年前滄海成鹽田,300多年後又還給天地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海風下鹽漬飲食文化

臺南餐桌-鹽
王士豪

儘管鹽業消逝,但台江地帶「一嘴鹹配一碗公飯」的飲食文化,卻深刻在當地人的生活基因裡。當地小賣店裡仍可找到一張張剖半抹鹽風乾的鹹魚乾、一罐罐用鹽與辣椒蒜頭生醃海產的鹹蜊仔(kiâm-lâ-á,蜆),甚至在台江河床沙地上種西瓜的農家也把疏瓜鹽漬成西瓜綿,而沿海地帶的烏魚子產業應運而生……鹽漬飲食成了台江內海極具辨識性的味道,也反映了先民們刻苦勤儉的精神。

1975年苗栗通霄引入精鹽技術,精鹽成為臺灣餐桌的主要食鹽,而電析海水篩選的離子再合成的精鹽沒有任何礦物質,可說純粹得只剩下氯化鈉,鹽等於鹹,再無其他—幸也不幸,進口鹽衝擊臺灣鹽業,卻也因為2004年引入玫瑰鹽,臺灣人才恍然大悟,原來鹽的鹹味裡也有「風味」可談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在緩慢復育下,井仔腳瓦盤鹽田與洲南鹽場恢復生產,探討自然風土緩慢孕育的特殊鹽,如:高濃度滷水表層自然結晶形成的「鹽花」、冬春季節緩慢結晶於鹽層上採手工刮取的「二層鹽」,甚至取富含杜莎藻的春夏季海水曬成的「藻鹽花」與不同季節表現的「旬鹽花」,帶入藻類獨有的胺基酸與醣類風味,一場又一場風味論壇在鹽田裡、廚房內、餐桌上展開。過去人們因為有鹽而嘗出了甜,今日人們卻在鹽裡嘗出了甜,風味的流轉如海潮來了又去,但不變的是人們對飲食的無盡追求,使一把純粹的白,練出了千變萬化的精采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吃什麼?不只一味的鹹

除了食鹽之外,在製鹽不同階段產生的粗鹽以及鹵水,使鹽料理的流派開枝散葉,增加了鹽焗、鹽麴、鹽鹵等不同應用方式,那多元精采的風味打破了鹽即是鹹的刻板印象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鹹味1.鹽焗蛋

鹽焗蛋
王士豪

恢復傳統日曬鹽的井仔腳瓦盤鹽田,同時也大力發展觀光,在鹽田周邊有不少在地商家販售鹽味料理,最常見用炒熱粗鹽燜蓋生蛋而成的鹽焗蛋與鹽焗皮蛋,粗鹽兼具調味料與熱載體的功能,可使食材均勻受熱,用淡淡鹹味表現原汁原味。此外,在釣蝦場或是熱炒店也可見鹽焗魚料理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鹹味2.鹽鹵豆花&豆腐

鹽鹵豆花&豆腐
王士豪

鹽鹵是日曬海鹽的副產品,為結晶鹽剩下的純淨海水,其具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,同時也是製作豆花與豆腐的天然凝固劑。伙湠廚房主廚李博霖說,使用鹽鹵成形的豆腐或豆花,必須蛋白質含量較高,凝結起來的豆香濃厚,並且帶有淡淡的海水鹹味,尤其是澆入甜湯一起食用的豆花,更能感受甜鹹交織的風味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鹹味3.鹹膎

鹹膎
王士豪

鹹膎(kiâm-kê/kuê)是臺灣古早醃漬食材,為濱海聚落常見的保存食材手法,作法是把生鮮或是汆燙過的海鮮,如:毛蜞仔(môo-khî-á,臺灣厚蟹)、赤嘴仔(環文蛤)、小蝦、蜊仔、珠螺等,加入大量的鹽與蒜頭辣椒等調味料,塞入罐中密封醃漬。鹹蜆可以開封即食,是很好的下飯與下酒菜,而善用在地食材發想創意料理的伙湠廚房,則是用鹹來涼拌沙拉,使傳統食材吃出了新味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鹹味4.西瓜綿湯

西瓜綿湯
王士豪

台江內海的河川沙洲地是西瓜大產區,當農業碰上鹽業衍生出「西瓜綿」的特色食材,成了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風味符號。西瓜綿本身滋味酸鹹,可以用米酒與蒜頭單獨炒成下飯菜「蒜炒西瓜綿」,也有把西瓜綿切片與油脂豐富的三層肉下鍋炒,做成「西瓜綿炒肉絲」或「西瓜綿滷肉」,而最經典的當然是「西瓜綿魚湯」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【美食店家推薦】

預約台江新風味/伙湠廚房

必點美食:西瓜綿湯、鹹、鹽滷豆腐&豆花

地址:臺南市七股區26號 0958-381-127

漬出高檔辦桌菜/阿霞飯店

必點美食:炭爐烤野生烏魚子

地址: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7號 (06) 223-1418

北門古早味料理/鹽鄉餐廳

必點美食:乾煎無刺虱目魚、西瓜綿鮮魚湯

地址:臺南市北門區57號 (06) 786-2643

本文出自《悠活臺南》市刊no.48「臺南餐桌」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Watch Next
 
preview for ELLE生活大小事

悠活臺南

懂吃的臺南人巧味的點心之城點心之城

吃巧更吃飽的臺南美食5選!食材研究者徐仲帶路,吃出台南美食精髓

阿憨鹹粥汆燙魚腸滋味鮮美,鹹粥傳承了半粥料理方式,搭配油條來吃特別有古早味。

臺南人吃粥有態度,一碗海鮮鹹粥也絕不含糊

創立st1cafe和甘單咖啡館熱卡布奇諾

咖啡職人帶路,來臺南經典老咖啡館,品飲一杯時光累積的香醇

藝農號、遊戲小島

到大崎村玩大地遊戲,臺南烏山頭水庫旁的遊戲小島超好玩!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